作者:任性的发带
发布时间: 2025-04-17 21:35:35
浏览量:250次
说明:文中所有的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游戏的结构如同隐形的骨架,支撑起整个体验却常被玩家忽视。正如鱼群游弋于水中却难察水流,玩家沉浸于游戏时,往往难以察觉其底层结构,如同鱼不觉水、人不察空气。
叙事结构之于故事,恰似游戏结构之于玩法。以《消失的爱人》为例:小说开篇以男主视角呈现妻子失踪的困境,第二章却切入妻子日记,回溯两人相遇的过去;第三章回归当下追寻线索,第四章再揭妻子心理创伤。双线叙事如DNA双螺旋缠绕,在全书三分之二处交汇爆发,揭晓失踪真相,剩余篇幅则用于收拾情感余波。这种结构通过视角切换与时间跳跃,将悬疑张力拉伸至极限,使读者在迷雾中持续追寻真相。
在这个结构中,读者全程被悬疑牵引,足见叙事结构之精妙。说回正题,游戏结构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支撑起整个游戏体验的呢?
游戏结构是支撑整个游戏体验的框架,由配件、机制、流程三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若将游戏比作精密机械,配件便是齿轮零件,机制决定齿轮咬合方式,流程则规划运转顺序。设计师需如机械师般巧妙组装,方能让这台"机器"流畅运转。
以《皇家港》为例,其结构堪称卡牌游戏的典范:
核心结构解析
玩家每回合需经历"翻牌展示-金币获取-角色购买"的双阶段循环。1阶段采用"push your luck"机制,玩家从牌库顶逐张翻牌,可能获得帆船卡牌(积累金币)或触发强制终止条件;若主动停止,则进入2阶段,用积累的金币购买具有特殊能力的角色卡牌。
结构设计巧思
机制联动:角色能力反哺翻牌阶段,如"水手"可击沉帆船减少风险,形成策略闭环
风险控制:征税令牌强制玩家消费,防止金币囤积导致牌库枯竭
体验优化:每位玩家独立翻牌而非共享成果,既保持策略独立性,又通过角色互动增强对抗性
设计哲学洞察
游戏结构绝非静态框架,而是动态平衡的艺术。设计师需在多种可能性中抉择:
若采用共享翻牌机制,虽降低随机性,但可能削弱玩家主动性
当前独立翻牌设计,既保留运气要素,又通过角色能力赋予玩家"改写命运"的掌控感
这种设计选择深刻揭示:游戏结构的价值,在于通过机制与流程的编排,将配件转化为玩家可感知的乐趣载体。正如《皇家港》中,简单的卡牌配件通过"风险-收益"机制与双阶段流程,演化出充满博弈的策略盛宴。
设计实践指南
框架搭建:先确定核心机制(如工人放置、卡牌驱动),再设计配套的配件系统
流程优化:通过调整机制触发顺序,控制游戏节奏(如《卡坦岛》的回合四阶段)
体验打磨:在机制间植入互动点(如《皇家港》的角色反哺),增强策略深度
平衡艺术:用配件限制(如征税令牌)调控系统,防止某机制过度膨胀
理解游戏结构,即是理解"乐趣的生成公式"。当设计师将配件、机制、流程熔铸成有机整体时,看似冰冷的规则框架,便会绽放出令人沉醉的游戏体验。
优秀作品赏析
作 者:李思庭
所学课程:2101期学员李思庭作品
作 者:林雪茹
所学课程:2104期学员林雪茹作品
作 者:赵凌
所学课程:2107期学员赵凌作品
作 者:赵燃
所学课程:2107期学员赵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