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文化之室内冰雪文旅——嘉盛世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2023-12-04 13:33:05 浏览量:198次

穿越自然为你 哲学艺术空间

嘉盛世策划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冰雪乐园规划设计要点及建设优势

冰雪旅游跟随着冬风一步步走进了大众的视线。近年来,冰雪旅游的热度只增不减。哈尔滨是国内冬季旅游目的地城市,万达宝马娱雪乐园分为娱雪区、滑雪区和冰雕观赏区三个部分,其中接待人次最多的是滑雪区。每年夏冬两季是客流高峰期,尤其是暑假期间,来自全国各省乃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的滑雪爱好者都会来游玩。

冰雪旅游主要模式为冰雪度假、冰雪主题乐园、冰雪赛事、冰雪节庆。身在2020年代,冰雪乐园已不再是中国北方的专属。东北冰雪游乐一枝独秀的时代俱往矣,文旅业界大佬频繁布局南方城市,昆明融创雪世界、广州融创雪世界、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等项目的落位更加证明这个趋势。毋庸置疑,在南方投入冰雪乐园,最优的方式是设置在室内。

冰雪乐园按照面积来划分,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   

小型冰雪乐园面积一般为几万平方米,开设成本较低,大多建在中心商圈的某一楼层,依附于商圈人群消费,人流量适中,作为商圈游乐因素来开设。乐园内设施的话相对较少,形式较简单。

中型冰雪乐园面积则大多十几万平方米,内容丰富拥有自己独特的冰雪主题,个性化显著。依靠专业化的冰雪主题景观设计,利用现代化移动冰场设施以及高温造雪设备,依托真冰真雪的主题素材,辅助冰雪景观、夜间照明、趣味滑道、冬季探险、寓教于乐、培训赛事等综合性的冰雪文化元素组成城市冬季休闲娱乐配套温暖舒适的服务区设施。相关还会做一些雪雕、雪型人偶、冰雪主题造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城市打造全民参与冬季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引领冬季消费新经济增长点。

建设室内冰雪乐园的优势

1、室内冰雪乐园对于自然降雪量来说没有任何要求,同样的对于温度也没有要求。这样来看,对于建设地点也就不会存在建设在南方好还是北方好的问题。

造雪机的出现更是室内冰雪乐园的福利,再也不需要担心降雪量不够滑不成雪的问题,不受外部气温和雪季的影响,保证室内冰雪乐园四季如春。

2、室内冰雪乐园融合元素多样。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室内的景观设计也要求朝着创新、活力的方向迈进。于是室内冰雪乐园在这方面满足了大众需求,一座座场馆中摆放着独特新颖的冰雕、雪型人偶、冰雪主题造型等吸引老少眼球的景观,与雪道相辅相成,甚是收获大众欢心。

3、室内场馆温度上,由于现在科技化的发展,室内控温系统愈加完善,给室内造雪、雪道以及景观以长效生存,存活时间长,也节约投资成本。

4、室内冰雪乐园在温度控制、气候控制方面要强于室外冰雪乐园,因此游玩者的体感温度比室外亦舒适很多。

对于室内冰雪乐园的规划设计,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实践总结出以下要点,分享给大家。

一、塑造冰雪乐园主题IP

IP对于主题公园及文旅行业之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IP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可以升华游客游玩体验的情感;2、作为主题公园识别符号区别于其他;3、能够提高乐园游客的重游率;4、促进乐园内二次销售业绩;5、赋能线下实景体验。

二、构建冰雪乐园主游乐项目内容

气候是冰雪乐园的最大特色,观光是冰雪乐园原始形态。若冰雪乐园仅有雕塑和景观,游客只是在走马观花,则会缺乏乐趣,无法满足游客游玩体验的需求。将广大游客与冰雪更好的粘合方式是引入“娱乐”。室内冰雪乐园想要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便是保证所有活动项目适合全家人一起玩乐。

三、完善冰雪乐园配套服务

运营好的乐园,往往依靠主题IP,园内商业消费占比较高;运营差的乐园不重视二次消费,仅依靠门票经济,长远不了。尤其在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型的当代,挖掘游客消费能力成为重要课题。例如,东山岛冰雪乐园规划之初即定位为集娱乐、餐饮、购物、休闲、益智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所以规划设计中,根据客流预计,为其配备了一个出口商店、两处餐饮(一个主题餐厅和一个主题水吧)。

四、重视冰雪乐园运营规划设计

运营思维的本质是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了解游客的体验需求、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偏好特征,从而做出以人为本且有利于园区营收的设计。重视规划设计和运营的关系,重视运营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工程建设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更可以规避规划建设所带来的“反人类”的问题,降低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我国冰雪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1-2022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将带动冰雪特色小镇、冰雪文创、冰雪运动、冰雪制造、冰雪度假地产、冰雪会展等相关产业的产值达到2.92万亿元。因此冰雪乐园项目是顺应时代,迎合市场的,前途可谓一片大好!

室内冰雪场馆为新型功能性的建筑,兼具低温建筑的低温及气密性特点,无论对于低温场所的保温、隔汽、防水做法,还是制冷、制冰、造雪系统等都有其特有的技术特性和做法。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室内冰雪场馆工程技术标准指导设计。为规范和提高室内冰雪场馆建设的设计水平,针对室内冰雪场馆的低温、高湿、耗能大等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本规程重点对室内冰雪场馆的保温系统、制冷系统设计等提出技术标准及要求,使冰雪场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发展,从而提高室内冰雪场馆建设水平,促进冰雪运动及冰雪文化的发展,保证室内冰雪场馆建筑的安全和工程质量。

保温系统设计,保温隔热,隔汽防水,保温系统构造,制冷系统设计,制冷系统的冷、热负荷,冷源与热源,管道设计,空气处理及新风处理设备的选择,造雪、融雪与制冰、融冰,冷热盘管设计,系统检测、控制与安全,绝热与防腐等。

(案例:嘉盛世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室内冰雪场馆 Indoor Ice & Snow Stadium

1、在建筑物室内进行冰雪类训练、运动竞赛、休闲健身等活动,并提供其相应设施的专业性场所。室内冰雪场馆保温系统 Insulation System of Indoor Ice & Snow Stadium

由保温层、隔汽层、饰面保护层和固定材料(胶粘剂、锚固件等)构成并且适用于室内冰雪场馆冷区的围护结构的非承重保温构造总称。冷区 Cold Side Zone室内冰雪场馆中采用人工制冷系统降温区域的总称,环境温度通常温度在0℃以下,包括雪滑道、娱雪区等。暖区 Warm Side Zone室内冰雪场馆中常温区域或采用空调系统降温区域的总称。部分房间位于冷区中,但通过保温系统与冷区隔离,同时未采用人工制冷系统降温,环境温度明显高于冷区温度,也属于暖区房间,如设置在冷区中的餐厅、休息室、楼梯间等。制冷系统 Refrigeration System相互连接的含制冷剂和载冷剂的部件结合成一个封闭的回路,制冷剂和载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以吸收和排出热量。制冰系统 Ice Making System 在人工制冷条件下,使低温冷媒快速与水进行冷热交换,并迅速结冰的过程。

2、造雪系统 Snow Making System将造雪低温供水注入专用的喷嘴或喷枪,通过压缩空气将水雾化并喷至外部低温环境(空气)中,形成细小的冰晶体,即雪花。融冰融雪 Ice and Snow Melting将室内冰雪场低品质冰、雪集中清理后,通过磨冰车、压雪车等运送到相应的融冰池、融雪池,利用热源加热并融化成水的过程。制冷剂 Refrigerant制冷系统中用于热传导的流体,它在流体低温和低压时吸收热量,而在流体高温和高压时释放热量,通常涉及流体的相变。载冷剂 Secondary Refrigerant在间接冷却的制冷系统中,完成将被冷却系统(物体或空间)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的中间冷却介质。冷风机房 Air Cooler Room与室内冰雪场保温系统连续,单独设置的换热设备空间,且具有送风和回风功能。

3、缓冲间 Buffer Room设置在冷区与暖区之间的过渡空间,配有互锁门,可避免冷暖区域直接连通后,空气对流造成的大量能量损耗。导热系数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4 、热阻 thermal resistance 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

5、 结露 dewing 围护结构表面温度低于附近空气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围护结构表面析出形成凝结水的现象。

6 、蒸汽渗透阻 vapor resistivity 一定厚度的物体,在两侧单位水蒸气分压差作用下,通过单位面积渗透单位质量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



设计采用的室内、外两侧温度差;——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与室内温度差。

(案例:嘉盛世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保温系统设计


室内冰雪场馆冷区的及其内部冰场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应符合相关规定。独立设置的室内冰场的墙面和顶棚保温隔热设计及室内冰雪场馆暖区部分,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规范》GB50176及相关公共建筑节能计算标准及地面保温隔热设相关规定。

1、独立设置的室内冰场,室内与外界温度差较小,墙面和顶棚无需设置额外的保温体系,按《民用建筑热工规范》GB50176及相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标准执行即可。但冰场地面由于温度大幅低于相邻区域温度,故需设置保温隔热层。

2、室内冰雪场馆应根据实际的功能布局、立面、结构形式等合理选择保温系统。由于室内冰雪场馆室外侧往往设计有大量装饰性立面,采用外保温体系时难以避免外侧装饰立面的构件穿透保温层形成冷桥。室内冰雪场馆保温系统的设计及材料选择应满足相应的抗冲击性、抗冻融性和耐候性要求。室内冰雪场馆冷区和暖区空间应设置保温层和必要的防水隔汽层。

3、室内冰雪场馆的保温层应连续,并应尽量减少冷桥。

4、冷暖区结构未断开时,结构构件将难以避免的将穿越冷暖交界面,形成冷桥,应在设计中尽量避免。


三、保温隔热

1 、室内冰雪场馆围护结构采用的保温材料应符合,导热系数宜小;环保性好,不应散发有毒或异味的物质;宜为不燃或难燃材料;应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易于现场施工。

2、室内冰雪场馆保温隔热材料的热工性能直接影响冰雪场馆的负荷与能耗,室内冰雪场馆为低温、高湿建筑,室内温度一般为-3℃,室内湿度在60%以上。应优先选用保温性能好、体积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 此外,室内冰雪场馆的屋面、地面、墙面根据燃烧性能要求,其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防火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3、室内冰雪场馆常用保温材料性能指标应满足国家规定。各生产厂家生产的材料,由于不同材质、同一材料不同密度、厚度及其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期限不同,都会造成保温隔热性能的变化,因此材料相关参数的应按照产品的实际测定值确定。保温材料抗压强度除需满足及国家标准要求外,还应满足局部荷载的要求。如,地面保温隔热材料抗压强度应满足蜘蛛车、压雪车、磨冰车等特种车辆或设备的通行需要;用于雪面以下墙体的金属面夹芯板应考虑压雪车对墙体夹芯板的侧推力。参照国家现行标准《组合冷库用绝热夹芯板》JB/T 6527、《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 21558、《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 11835、《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GB/T 23932等规定设置。

目前0℃以下低温环境中的金属面绝热夹芯板芯材使用较多的聚异氰脲酸酯 (PIR)是类似于聚氨酯(PUR)的硬质泡沫塑料,并拥有几乎相同的力学和物理性质。但是两种主要泡沫成分不同的混合比例导致了不同的抗热性和不同的防火表现。

目前保温材料按材质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从保温效果来讲采用有机类保温材料,如PIR、聚氨酯类材料保温性能好,技术成熟。但从防火性能来讲,无机材料优于有机材料。本条规定了目前室内冰雪场馆常用保温隔热材料的最低物理性能。设计中应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材料的保温性能,消防规定、设计要求等进行选用编制过程中,我们对国内目前建成及在建的冰雪场馆及有关国外冰雪场馆的保温材料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国外冰雪场馆冰雪场馆保温材料应用情况调查表

编号

项目名称

保温材料

使用部位

保温材料

燃烧性能

备注

1

迪拜室内滑雪场(Ski Dubai)

墙体

顶棚

聚氨酯

金属夹芯板

B1


2

Chill Factore, Manchester (英国)

墙体

顶棚

聚氨酯

金属夹芯板

B1

两条滑雪道

3

Parc de Nieve

(西班牙)

墙体

顶棚

聚氨酯

金属夹芯板

B1

总宽度60M,长度300M的滑雪道两条

4

Xscape Snow Zone Breahead

(英国苏格兰地区)

墙体

顶棚

聚氨酯

金属夹芯板

B1

150M×40M的滑雪道

5

The DKB ski hall(德国)

墙体

顶棚

聚氨酯

金属夹芯板

B1


6

Snowland MegaMall(马来西亚)

墙体

顶棚

聚氨酯

金属夹芯板

B1


7

熊津室内滑雪场(韩国)

墙体

顶棚

聚氨酯

金属夹芯板

B1


8

OBERHOF(德国)

墙体

顶棚

聚氨酯

金属夹芯板

B1



注:上述案例中地面均选用B1或B2级挤塑聚苯保温板作为地面保温材料。

表2 国内冰雪场馆冰雪场馆保温材料应用情况调查表


编号

项目名称

保温

部位


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燃烧性能

备注


1

北京乔波室内滑雪场

墙体

顶棚

挤塑聚苯保温板

聚氨酯泡沫填缝

B2

2009年开业

2

长沙三只熊

室内滑雪场

墙体

顶棚

硬泡聚氨酯喷涂

消防改造后增设50mm岩棉保护层

B1

2016年开业,冷区面积0.8万平方米


3

哈尔滨融创茂冰雪世界

墙体

顶棚

岩棉聚氨酯

复合金属面夹芯板

B1

2017年开业,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冷区面积约6.34万平方米

4

广州融创茂

冰雪世界

墙体

顶棚

金属岩棉夹芯板

A

2019年开业,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冷区约5.87万平方米

5

昆明融创茂

冰雪世界

墙体

顶棚

岩棉金属面夹芯板

A

2019年开业

6

长沙大王山

冰雪世界

墙体

顶棚

聚氨酯金属夹芯板

B1

预计2019年底开业

7

张家界

冰雪世界

墙体

顶棚

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

两侧外覆50mm岩棉保护层

B1

预计2019年底开业,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

注:上述案例中地面均选用B1或B2级挤塑聚苯保温板作为地面保温材料。

4、室内冰雪场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块状保温隔热材料不应采用含水黏结材料黏结。对于金属面绝热夹芯板材料的修正系数,应依照产品性能及安装构造确定。《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设置。对于金属面绝热夹芯板材料的修正系数,可参照《冷库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工程技术规程》确定。

5、外墙、屋面或顶棚设计采用的室内、外两侧温度差△t.室内冰雪场馆室内温度宜按-3℃计算。室内冰雪场馆外墙、屋面或顶棚的总热阻,根据设计采用的室内、外两侧温度差△t值,可按规定选用。室内隔墙和楼板总热阻可根据两侧设计温度按规定选用。楼板总热阻已考虑温度波动因素。当暖区房间楼板下为冷区时,楼板热阻不宜小于4.08(m2·K)/W。

6、室内冰雪场馆地面直接铺设在土壤上时,地面总热阻不应于3.18(m2·K)/W。室内冰雪场馆的保温体系内外表面换热阻应环境而变。选用块状保温材料拼接而成的保温层,其构造做法应满足下列要求:保温材料安装前应确保基层整洁干燥。

保温材料与基层的连接牢固可靠。保温材料应分层铺设,上下层拼接缝应错开布置,搭接宽度至少150mm。铺装基层应设置找平层。围护结构屋面及外墙外侧材料面层颜色宜为白色或浅色。为了降低环境因素对室内使用环境温度与能耗的影响。围护结构屋面隔热可采用热反射材料层(热反射涂料、热反射膜、铝箔等)的空气间层。单面设置热反射材料的空气间层,热反射材料应设在温度较高的一侧。采用热反射材料的隔热措施,是工程中普遍采用、经测试和实际应用行之有效的。但应注意根据建设投资、使用工况、保温构造等条件,因地制宜,适当采用。

(案例:嘉盛世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四、隔汽与防水


当房间两侧设计温差等于或大于5℃时,应在保温隔热层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当冷区围护结构保温层的低温侧有密实材料保护层时,保温层高温侧隔汽层所需蒸汽渗透阻的取值,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章节进行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验算,以保证保温层内部不发生冷凝现象。隔汽层所需蒸汽渗透中的内部冷凝。其中应将室外采暖期平均温度换为低温侧室内设计温度,将室内计算温度换为全年平均温度;且不需考虑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

1、隔汽层材料的选择应满足下列条件的要求:隔汽材料宜选用环保材料。卷材类隔汽材料应保证材料施工搭接处气密性。隔汽层材料的选择不应与上下层相邻材料发生反应影响隔汽效果。


2、隔汽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围护结构各部位的隔汽层应保证楼地面、墙面及顶棚、屋面等部位搭接连续。转角等薄弱部位应设置隔汽附加层;暴露在室外环境下的防水兼隔汽层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与耐久性;金属夹芯板的拼装应挤紧密实,板材接缝处应确保隔汽层的连续完整;金属夹芯板保温层高温侧板面应与地面隔汽层搭接良好;卷材隔汽层交接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搭接处应有可靠气密措施;隔汽材料耐紫外线性能较差,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下易失去其隔汽性能。在保温板板缝装配紧密的条件下,由于温度变化对板缝的影响,仍会出现气密性失效的现象。因此,应对所有拼缝高温侧单独进行额外的隔汽加强处理。


3、 室内冰雪场馆的覆雪覆冰区地面应在保温层上、冷热管层下设置防水层。除应符合现行关于防水材料的要求外,还应符合耐低温性好;蒸汽渗透阻宜小;当雪道坡度存在一定坡度,存在滑移风险时,宜选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或采取构造防滑移措施;有一定坡度的覆雪覆冰区积水可能性较小,防水材料厚度中厕所、卫生间、厨房的标准执行。无坡度的覆雪覆冰区存在一定积水的可能,防水材料厚度浴室、游泳池、水池的标准。部分防水材料在低温环境下会产生冷脆现象,失去防水性能,故应选择-20℃环境下无裂纹的防水材料。有坡度的雪道的某些构造层次可能出现摩擦系数较小而导致不同构造层次之间发生相对滑移的现象,上侧钢筋混凝土面层将因此开裂并危害滑道整体安全。

(案例:嘉盛世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五、保温系统构造

1、 室内冰雪场馆围护结构的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层次由基层、隔汽层、保温层、饰面层组成,基本构造层次,具体根据使用位置及功能、材料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组合。当保温材料不符合相关规范时,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增设相应构造层次或采取可靠构造措施满足要求。

2 、位于滑冰场保温层上侧的钢筋混凝土层应有较强的抗冻融破坏的能力及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的抗裂性能。滑冰场有回温到常温的使用需求,因此需具备抗冻融破坏的能力。滑冰场地面在降温后容易出现开裂现象,修补后导致冰面质量存在差异,影响使用。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应有适应基层变形的能力。基层构造在降温过程中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可根据基层墙体的变形量和保温隔汽层的适应变形量采取可靠措施消解变形带来的影响。

3、部位应采取有效的防冷桥及隔汽构造措施:由于承重结构需要连续而使保温层断开的部位;设备、电气管线穿越保温层部位;

4、室内冰雪场馆保温系统的门窗洞口和变形缝;在大型的室内冰雪场馆中,保温系统跨越变形缝的情况难以避免。近年来已建成项目中的此类保温层变形缝的结露结霜问题均较为严重。机电线路、装饰构件穿过保温墙处如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保温层局部失效,造成冷量损失,更会形成冰霜、冰锥。上述问题产生的冰锥严重危害雪场人员安全,应在构造设计中予以高度重视。

5、 保温板上电气线槽、接线盒应采用不燃材料且明装,应与金属面绝热夹芯板的面板连接牢固。

6、 保温系统上的各门窗洞口应满足下列要求:所有门窗的门樘窗框及玻璃应设置电加热或热风幕装置等有效防结露措施;门窗构造及安装方式应确保门窗的整体隔热性与气密性;窗玻璃应为多层中空玻璃;室内冰雪场馆的冷区和暖区之间频繁使用的连接处,宜设置缓冲间与互锁保温门。


室内冰雪场馆的冷区和暖区连接处保温门开启时的空气对流不仅会造成大量的冷量损失,也会导致冷区顶棚结冰、暖区地面结露等不良现象。故,频繁使用的连接处,应设置缓冲间与连锁保温门避免空气直接对流,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配风幕、门帘、地面加热、远红外防结霜等措施。

6、制冷系统设计


1、制冷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根据室内冰雪场的用途、规模、负荷特性、参数要求、气象参数以及能源状况等综合确定。符合国家环保、节能、安全等相关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绿色、环保、节能、安全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冷系统的选用应满足其相关规定及要求。

2、制冷造雪工艺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制冷工艺设计:包含冷热源系统、热回收系统、管道系统、融霜系统、空气处理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的合理选择等;

3、造雪工艺设计:包含造雪方式的选择、造雪设备的布置、造雪供水系统及压缩空气系统等;

4、制冰工艺设计;融冰融雪工艺设计;制冷造雪工艺设计应满足室内冰雪场功能性的要求,本条规定了制冷造雪工艺设计的最基本内容。

5、室内冰场的空气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非雪场内的冰场,娱乐性冰场距离冰面高度1.5米处的温度宜为18℃;对于竞技性冰场,应区分在比赛或训练等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根据竞技的种类及相应的比赛标准,冰场的各个参数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对于大众娱乐冰场的空气(国际冰球联合会裁判规则手册)了中的相关要求,主要为了避免出现冰面起雾的现象;对于竞技性冰场,是为了满足比赛的高标准要求,对于冰面温度,距离冰面一定高度的空气温度及湿度,冰面附近的风速等等都有一系列的严格要求,具体以各个比赛项目的要求为准。

6、雪场内的冰场,室内计算温度和湿度宜采用雪场室内温度和湿度。室内雪场的空气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内设计温度宜采用:-1 ~-8℃;相对湿度(非造雪状态)不宜大于85 %。

7、室内雪场的室内设计温度应根据雪场的使用性质以及造雪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选择不同类型的造雪设备,室内设计温度的要求不同, 本规程规定的室内设计温度主要适用于长期做为室内雪场而非临时转换雪场的项目。运营工况下的室内相对湿度主要与造雪设备及运营的要求相关,因此室内相对湿度应在制冷系统的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确定。造雪工况时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本条只强调运营工况下的相对湿度要求。

8、室内雪场的人员新风量不应小于20m3/(h.p)。人员新风量标准参考《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GBZ 1-2010中的相关要求,其中的人员数量应包含滑雪、娱雪人员及运营管理等冷区内的人员。制冷系统工程中采用的设备与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是为保证制冷系统使用安全、合理的设备及材料,并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9、室内冰雪场馆按照冷区建筑面积分为三级,根据我国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室内冰雪场馆的实际,以冷区建筑面积进行划分的,主要是从项目设计选用制冷剂时的安全等方面考虑的。

(案例:嘉盛世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六、制冷系统的冷、热负荷


1、内冰场的冷负荷应包括以下内容:对流放热冷负荷、对流传质冷负荷、辐射传热冷负荷、太阳辐射冷负荷、地面传热冷负荷、修整冰面冷负荷、照明散热冷负荷、人体散热冷负荷。其中修整冰面冷负荷应根据每次浇冰所用水量、水温以及修整冰面所用的冻结时间确定。

2、室内雪场的计算得热量应包括以下内容:围护结构传热带来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带来的冷负荷、照明散热带来的冷负荷、设备、管道等其他内部热源散热带来的冷负荷、渗透空气带来的冷负荷、各种散湿过程产生潜热带来的冷负荷、地面传热带来的冷负荷。

3、室内雪场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各项冷负荷的种类、性质、以及冷区的蓄热特性,分别进行计算,且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4、室内雪场的夏季冷负荷,应计入新风负荷以及相关的各种附加冷负荷,造雪时段应考虑造雪冷负荷。

5、地面传热带来的冷负荷由地面冷盘管承担,此部分冷负荷可根据地面构造及相关参数按照稳态传热计算。

6、室内冰雪场的热负荷应包括以下内容:地面防冻胀热负荷;冷、热交界面的防结露热负荷;融霜热负荷;融雪融冰热负荷 。地面防冻胀热负荷以及冷、热交界面的防结露热负荷,应根据地面构造及相关参数按照稳态传热计算。冷、热交界面当有防结露要求时,交界面高温侧表面温度应高于其环境空气露点温度0.3℃。修整冰面冷负荷应根据每次浇冰所用水量、水温以及修整冰面的冻结时间确定。


七、冷源与热源


制冷系统设计时的规定:

1 室内冰雪场内冷区环境温度和制冷系统蒸发温度的温差应根据经济性原则确定,并且直接式制冷系统不宜超过12℃、间接式制冷系统不宜超过17℃;

2 制冷系统冷凝温度应根据经济性原则确定,不宜高于40℃。

【条文说明】4.3.1经济性原则指制冷系统或设备的初投资与全寿命的运行费用的总和最经济,在一般情况下初投资与全寿命的运行费用的关系是矛盾的,降低初投资往往导致全寿命的运行费用增加。

4.3.2 制冷剂、载冷剂的选择和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制冷系统不应将氨输送到室内冰雪场馆进行直接蒸发制冷;

2 大、中型雪场制冷系统不宜将卤代烃及其混合物输送到室内冰雪场馆进行直接蒸发制冷;

3 载冷剂的凝固温度宜比设计蒸发温度低3~5℃。

【条文说明】4.3.2 第1条款是为保障安全,室内冰雪场馆通常为人员密集场所,避免因为“氨”的泄露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但不包含制冷机房。第2条款是为保护环境,HFCS类由于高GWP值属于过渡性质,而大、中型室内雪场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往往在20年以上,为降低环保政策风险,尽量减少卤代烃及其混合物的灌注量和泄漏可能性是目前最经济、可行的技术措施。

4.3.3 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蒸发温度系统的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的总制冷量不应小于相应冷负荷计算值;

2 、对于集中式制冷系统,各蒸发温度宜选择多台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各蒸发温度的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宜采用变频技术,其设计应保障制冷系统在最小负荷时能够安全、经济运行;

3、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无法保障工作压力小于系统设计压力时,应配置辅助制冷机组,辅助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与其控制的二氧化碳压力对应饱和温度的温差不宜大于10℃、制冷量应大于二氧化碳系统的漏热量。制冷量指同一蒸发温度所有制冷压缩机制冷量的总和。制冷系统最小负荷指制冷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实际存在的最小负荷,不一定是最小冷却设备的换热量。由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维修条件能够满足要求,因此本条规定不要求配置备用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但是对于维修条件不能够满足要求的个别地区或不允许故障停机的制冷系统,可酌情配置备用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

第2条款是为系统安全可靠和节能减排角度考虑,由于雪场运行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部分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设备未处于满负荷运行,采用变频技术对系统节能减排是可行的有效措施。制冷机房内所有制冷设备的布置,应满足设备操作、部件检修和拆卸对空间的要求,便于安装、检修、维护和操作,同时亦应充分利用机房空间,节省建筑面积。对于冷凝温度运行范围有严格要求的制冷系统,冷凝器排热量应能够调节,并且调节范围能够满足环境温度最低时制冷系统按最小能级安全、经济运行。

环境温度最低可按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取值,对于采用冷却水冷却的冷凝器,可按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对应的冷却水温度取值计,最低3~5℃。蒸发式冷凝器的标定排热量应按照实际工况修正,实际工况应包括下列因素:制冷系统设计冷凝温度和当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水垢、污垢和油污对换热的影响;安装环境中其他热源、空气流通不畅的影响。

4、大、中型室内冰雪场制冷系统内的冷冻油向系统外排放时,应通过集油器等设备分离其中的制冷剂。卤代烃及其混合物、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应设置制冷剂水分含量显示装置和干燥剂可更换的干燥装置。风冷、蒸发式冷凝器及冷却塔的布置需要满足下列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通风良好、风向无影响;无其他热源的影响;满足周围环境对设备噪音的要求。对风冷、蒸发式冷凝器及冷却塔的布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提高设备运行效果、节能、环境保护考虑的。热源宜采用制冷系统运行时排放的废热,制冷系统运行产生的最小排热量如果不能满足系统同期热负荷的需求,应设置备用辅助热源。是为了冷热源系统整体节能考虑的。


八、管道设计


1、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高压侧管道按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加10℃确定,并且不宜低于150℃;低压侧管道按设计蒸发温度低3~5℃确定;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应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工况,找出其中材质、许用应力最不利条件时对应的温度,再按照本条款的规定修正后作为设计温度。

2、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应按制冷系统设计蒸发温度低3~5℃确定。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提出了温度选择范围。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表4.4.3内的压力值。高压侧:指自制冷压缩机排气口经热回收装置、冷凝器、贮液器到节流装置的入口这一段制冷管道。低压侧:指自系统节流装置出口,经蒸发器到制冷压缩机吸入口这一段制冷管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的中间冷却器或单级中间补气制冷装置的经济器的中压部分亦属于低压侧。

3、所列压力值均为表压。制冷剂管道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应采用无缝、非脆性金属管道,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或《低温管道用无缝钢管》GB/T 18984的有关规定,不锈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的有关规定,铜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GB/T 17791的有关规定。

4、在国家没有其他新的管道标准颁布、并经本标准在室内冰雪场制冷系统设计范围内认可前,在实际工程设计时与本条规定不同的其他管道不包括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内。制冷剂管道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材料宜按照经济适用原则选择,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第2部分:材料》GB/T 20801.2的有关规定和下列规定: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规定的低温低应力工况的管道外,制冷系统管道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应满足制冷系统管道设计温度的要求;氨制冷系统管道不应采用铜、铝及其合金管道,管道内不应镀锌;不能保冷的低温管道宜采用不锈钢材料。

5、经济适用原则指不仅管道的初投资与全寿命的维护费用的总和最经济,而且市场供给充分,施工工艺成熟、可靠、便捷。制冷剂管道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应采用制冷专用阀门和过滤器,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管段应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管件,管件材料宜与其所在管段相同,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卤代烃及其混合物、氨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阀门、过滤器不应采用铸铁;氨制冷系统的阀门、过滤器内部不应含有铜和锌的零配件;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的阀门、过滤器内部不应含有铅和锡的零配件;除由于安全原因需要紧急开关,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的手动阀门的阀杆外侧应配备密封帽;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内需要频繁操作的阀门应采用自动型阀门。

6、本条第4款和第5款规定都是为进一步减少卤代烃及其混合物泄漏的可能性,由于制冷剂的属性不同,氨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在实际工程设计时不要直接参照执行。制冷剂管道和二氧化碳载冷剂管道的压力设计、应力分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第3部分:设计和计算》GB/T 20801.3的有关规定。制冷剂管道和二氧化碳载冷剂管道应校核由于运行温度变化、运行温度与安装温度温差导致的位移应力,补偿装置宜采用伸缩弯,不应采用带填料密封的补偿器。制冷剂管道和二氧化碳载冷剂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采用焊接连接;公称直径大于10mm时不应采用螺纹连接;钢管法兰连接应采用对焊法兰;钢管焊接连接应采用对焊焊接;不应采用粘接、胀接及填充物堵缝连接。

7、为防止制冷剂泄漏,本条对管道常规连接方式的规定相对严格,但是并不排斥特殊情况下采用安全、可靠、经济、便捷的特殊连接方式。制冷剂管道在以下情况时需考虑坡向和坡度:液体或两相流体制冷剂需要通过重力流动时,冷冻油需要通过重力流动时;需要防止制冷剂液体吸入制冷压缩机时。

8、地面辐射冷盘管系统、防冻(结露)加热盘管系统,采用塑料管材时其工作压力宜为≤1.0MPa:乙二醇水溶液等载冷剂管道设计要求:管道材料的选用应依据管道的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流体类别、经济性、耐蚀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管道的应力分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的有关规定。管道在穿过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当管道采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补偿器。管道支吊架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的有关规定。应优先选用标准的及通用型的支吊架,且支吊架的位置及型式,应符合管道的敷设情况及应力分析的要求。可采用弹簧等特殊型式的支吊架解决管道位移及防止管道振动。

9、室内雪场一般为高大空间,结构体系复杂,管道敷设除需要考虑自身的柔性计算以外,还需要考虑结构体系在风荷载等因素下的各方向位移对管道应力计算的影响。补偿器的选用应依据管道的承压等级、设计温度、耐蚀性及管系的应力计算结果合理选用。

(案例:嘉盛世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七、空气处理及新风处理设备的选择


空气冷却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空气冷却器的制冷量应按照设计工况校核计算确定。满足安全、环保、节能相关规定的要求。


1、空气冷却器应满足下列要求:采用上送风方式时,贴附射流区应无遮挡;空气冷却器与造雪机的布置,要考虑造雪机对空气冷却器回风的影响。空气冷却器宜采用低噪音风机。空气冷却器的布置应便于安装、检修、维护和操作。空气冷却器采用乙二醇等载冷剂内融霜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融霜热负荷应根据结霜厚度、融霜时间、同一时间融霜设备数量等因素确定;融霜排水应采取防冻措施。

2、新风处理设备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送入室内雪场的新风量应保证供给室内雪场人员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之和,排风量不宜大于新风量的80%。新风处理设备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设置能量回收装置,并应对热回收装置的排风侧及送风侧是否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进行核算,当出现结霜或结露时,应采取预热、保温防冻或冷凝水的疏导等措施。

3、新风处理设备的低温表冷段宜设备用。低温表冷段可能会结霜,为保证新风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低温表冷段宜设备用。空气处理及新风处理设备的气流组织设计,应根据室内的温湿度参数、噪声标准以及温度梯度等因素,结合室内装修、制冰造雪工艺要求等确定;室内雪场多为复杂空间的气流组织设计,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空气处理及新风处理设备的气流组织设计的相关参数及计算方法和要求,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新风处理设备的送风温度不宜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新风处理设备的送风温度提出了要求,主要是防止设备结露。


八、造雪、制冰与融雪、融冰


造雪供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室内雪场造雪方式一般由固定式人工造雪方式和移动式人工造雪方式组成,造雪设备的选择应根据雪场的用途、雪质要求、投资情况等多种因素经经济分析、比较确定。雪场内不同功能区域对雪层厚度、雪的硬度、密度、含水量等要求不尽相同,对雪的质量要求应根据运营需求确定。相应的造雪设备造雪也应按照运营要求进行。固定式人工造雪方式的造雪设备分为带盘管型和不带盘管型。

1 、带盘管型造雪系统的组成包括以下内容:低温供水,压缩空气,冷热媒管道,造雪设备及相应的自动控制设施。不带盘管型造雪系统的组成包括以下内容:低温供水,压缩空气,造雪设备及相应的电气控制设施。移动式人工造雪方式的造雪系统包括以下内容:低温供水,压缩空气,造雪设备及相应的电气控制设施。移动式雪枪接入压缩空气将低温水雾化,利用雪场大空间冷空气做为冷源降温成雪或是在低温盘管表面凝结成霜,其造雪量小,造型灵活多变,一般主要用于室内雪场景观的布置、装饰雪的补充等,如果室内雪场面积较大,可在室内雪场内布置若干个移动雪枪的固定接驳点,以便移动式补雪可以覆盖有补雪需求的区域。

2、造雪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造雪设备数量的确定应考虑覆雪面积、覆雪厚度、初次造雪周期、补雪周期、换雪率等因素。造雪设备的布置应根据室内雪场布局,并结合运营要求确定。造雪设备的布置应便于安装、检修、维护和操作。

3,、造雪设备的布置高度应根据造雪设备要求确定。固定式造雪设备应考虑检修平台的设置,满足造雪设备的检修维护及高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要求。

4、造雪供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造雪供水的水质、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应满足造雪设备的要求。造雪供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初期造雪与后期补雪用水量的变化,以满足造雪工艺需求。造雪系统需要提供冷水做为水源,造雪系统的设计应充分了解所用固定式或移动式造雪设备对冷水的需求,包括冷水的水质、供水压力、以及冷水的温度区间等。冷区内的造雪供水系统的给水管应采取电伴热等可靠的防冻措施。

5、造雪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是维持造雪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初期造雪时,一旦水管的防冻措施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雪场的正常运营,电伴热应选用自限温型。压缩空气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压缩空气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中的相关要求;压缩空气的压力露点温度、压力、流量、含油量等参数应满足造雪设备的要求;压缩空气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初期造雪与后期补雪用气量的变化,以满足造雪工艺需求;冷区内的压缩空气管道应采取电伴热等可靠的防冻措施。

6、设计应充分了解造雪设备对压缩空气管道的防冻措施要求,且电伴热应选用自限温型。室内冰场制冷设计应满足功能要求。冰面温度根据不同冰上运动项目确定,设计的选定。制冰用水应满足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的要求,根据水质情况可配备专用的水处理系统。

7、融雪融冰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融雪、融冰量应根据运营要求确定。融雪、融冰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最大融雪量及融冰量的要求。融雪、融冰热负荷应根据融雪融冰量、融雪融冰时间经计算确定。融雪水宜回收利用。


九、冷热盘管设计


冰雪场馆(含冰场)的地面防融雪冷盘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地面冷盘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地面构造做法及相关参数按稳态传热计算确定。冷盘管采用金属管时应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非金属管时,除冰场可采用专用接头进行热熔连接外,地面下不应有接头。地面冷盘管的主管布置宜采用同程式。对地面盘管的防泄漏及均衡供液提出基本要求。

1、地面防冻胀热盘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地面防冻胀热盘管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中的相关要求。地面热盘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地面构造做法及相关参数按稳态传热计算确定。热盘管采用金属管时应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非金属管时地面下不应有接头。地面防冻胀热盘管的主管布置宜采用同程式。

2、冷、热交界面防结露热盘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防结露热盘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地面构造做法及相关参数按稳态传热计算确定。热盘管采用金属管时应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非金属管时地面下不应安装可拆卸接头。

3、防结露热盘管的主管布置宜采用同程式。盘管浇筑在混凝土楼板或垫层内,施工时必须严格要求,做好清污、除垢、试压、试漏等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严加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十、系统检测、控制与安全


制冷系统应配置检测与控制系统,系统应具备自动监测、报警、记录与控制等功能,宜配置自动控制和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制冷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能够直接反应系统的安全、可靠和能耗等状态,为提高制冷系统的安全、可靠、环保和节能技术水平,本条要求“应”配置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对进一步提高制冷系统的安全、可靠和节能技术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制冷系统自动检测应能够实时显示、记录所有自动检测的参数,记录时间不宜少于半年,并且根据制冷系统的实际配置,自动检测系统应包括内容:室内温度和湿度;室外温度和湿度;

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中间压力、过冷温度、融霜压力;间接式制冷系统无相变的载冷剂供回温度、压力、流量;所有机电设备的运行、故障状态, 用电阀门的通断状态;

制冷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和温度、排气压力和温度、油压差和温度、水冷式油冷却器水流、能级、运行时间;液体分离器、贮液器、热回收器等容器的液位、压力;制冷系统循环泵的能级、运行时间;制冷和造雪设备的运行时间、融霜周期、电融霜温度、热乙二醇等载冷剂的融霜供回液温度;造雪冷水的温度及压力;

造雪用压缩空气的压力;造雪设备供回液温度及压力;地盘管地坪温度;为控制好室内温湿度,监测点应在室内不同位置及不同高度设置多组。空气处理系统控制主要包括新、排风系统及空气冷却器系统,其主要控制要求的有:记录新风机组的运行时间;新风量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初效、中效过滤器前后宜设压力监测;

控制送风温度;送风、回风状态参数监测;新风、排风电动阀与风机连锁控制;根据制冷系统的实际配置,自动控制系统应包括且不限于下列内容:室内温度的自动控制; 制冷压缩机的自动启停、能级自动调节:冷凝器的自动启停、冷凝压力自动调节;压力容器的液位自动控制;循环泵的自动启停及变频控制;空气处理设备的自动启停及变频控制;造雪用水的温度及供水压力控制;压缩空气的供气压力控制;造雪设备供回液温度控制;制冷和造雪设备、电磁阀门应满足现场和远程启停的控制要求。


1、制冷压缩机组的安全保护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制冷系统的高压侧应配置超压报警装置;水冷冷凝器应配置冷却水断水报警装置;蒸发式冷凝器应配置风机和水泵故障报警装置。制冷剂循环泵应配置下列安全保护装置:断液报警和自动停泵装置;流量和压力保护装置。断液报警和自动停泵装置在制冷剂循环泵不允许空转时配置;排液管上的止回阀在不允许停泵后制冷剂倒流时配置;流量和压力保护装置在制冷剂循环泵需要最大、最小流量保护时配置。

2、制冷系统内所有压力容器上应配置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经济器、气液分离器、中间冷却器等气液分离后气体直接进入制冷压缩机的设备应配置专用超高液位报警装置,并且应配置控制正常液位的供液装置。制冷系统内需要配置专用超高液位报警装置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本条所述各项;“专用”指仅负责报警,不再承担其他功能,例如液位控制。

3、采用电加热的设备,其加热温度应能够超高报警和保护。采用电融霜的空气冷却器,应设置温度超高报警和保护装置。二氧化碳、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安全阀的泄压管出口应布置在室外安全处,远离门、窗、进风口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4、二氧化碳、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剂都是窒息性物质,泄压排放时温度也比较低,部分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剂遇高温还会分解出有毒物质,因此室外安全处指泄压管出口影响的范围内不会发生窒息人员、冻伤人员、损坏设备等财产、分解出有毒物质等危害。采用氨制冷系统,应配置氨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氨制冷系统安全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规定。是针对氨制冷系统安全设计及泄漏事故的安全防护要求。设计时应考虑并满足国家和地区对氨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要求。


十一、绝热与防腐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所有能发生冷损失的部位、能产生凝露(结霜)的部位和易形成冷桥的部位应进行保冷。对制冷设备和管道保冷部位提出了具体要求。热回收系统的换热设备及管道应进行保温。板式换热器宜采用可拆装的保冷措施。所有碳钢和低合金钢设备、管道、支座、支吊架外表面应做防腐处理。保冷、保温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64的有关规定。穿越建筑物墙体、楼板、屋面的保冷管道,管道保冷结构不应中断。制冷系统不保冷的碳钢和低合金钢设备、管道、支座、支吊架外表面应涂防锈底漆和色漆。防锈底漆和色漆的特性应相互匹配,不应发生不良的物理、化学反应。制冷系统管道、设备等防腐时采用的防锈底漆和色漆的特性及配置做出了规定,主要是从安全、有效、卫生的角度提出的。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嘉盛世规划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 1. 室内设计师必收藏的网站有哪些?

      室内设计师必收藏的网站有哪些?

    • 2. 什么是现代简约风?它有什么特点?在空间布局上应该怎么搭配?

      现代简约风是一种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室内设计风格,强调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基本形状,融合实用性和时尚感,营造出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空间。它常常采用...

    • 3. 前沿AI工具,涵盖全流程建筑设计和施工

      Forma AI: 一款全流程建筑设计和施工工具,驱动规划方案设计。原为挪威产品SpaceMaker,被改进为涵盖室内和景观设计的工具。非常推荐给建筑和室内设计师使用,试试看Maket!

    • 4. 室内设计师必备灵感网站推荐,快来获取作品、模型、素材源吧!

      小D整理了一些室内设计师常用的网站,包括作品、模型、搜索、软装等,快来获取灵感和素材吧!

    • 5. 12款必备的环境艺术设计软件,了解多少?

      以下是12款必备的环境艺术设计软件,助你完成各种设计任务。 1. AutoCAD:用于建筑室内设计等领域的二维和三维模型创建。 2. SketchUp:直观易用的三维建模软件,帮助设计出精美的室内外环境。 3. Revit:专业级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可协助设计全方位的环境布局。 4. Rhino:强大的几何造型工具,用于设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景观元素。 5. Lumion:实时渲染引擎,可将设计作品以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客户。 6. Photoshop:广泛应用的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增强和编辑设计方案。 7. 3ds Max:出色的三维建模和渲染软件,可创造逼真的环境效果。 8. Sketch: 优秀的矢量绘图工具,支持设计师实时协作和共享创意。 9. Illustrator:专业级矢量图形软件,用于创作精美的插图和图标。 10. InDesign:行业标准的页面设计和排版软件,适用于创作室内设计方案。 11. ArchiCAD:面向建筑师的BIM软件,可实现设计数据的协作和管理。 12. V-Ray:强大的渲染引擎插件,可为设计师呈现出逼真的光影效果。

    • 6. 男孩子适合学室内设计吗?未来机会怎样?

      男孩子可以学习室内设计,这是一个既有前途又有挑战的职业。室内设计是一门与建筑、艺术和工程密切相关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艺术天赋和审美能力。

    • 7. 个性化室内设计创新工具:Interiorai

      AI创新工具Interiorai帮助用户快速找到个性化室内设计灵感,并生成可下载的三维效果图,无需专业设计师或昂贵软件。

    • 8. 6款易上手的装修软件推荐,小白也能快速设计

      想要快速上手装修软件,但CAD、3D max太专业?不用担心!这里推荐6款操作简单的装修软件,让小白也能快速设计家居。

    • 9. 家居物品摆放有什么技巧?

      布置入门者可以从这些单品开始,再逐渐扩散到大型的家具陈设。3. 花卉和绿色植物带来生气为了给家中带来大自然的气息,摆些花花草草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 10. 科普 | 建筑声学基础知识(一):浅谈室内声学设计的重要性

      室内声学设计主要针对家庭影院、视听室、录音室、演播室等需要具有较高声学设计的空间,由于室内空间的特殊原因,声音在其中的传播规律与剧院等大型专...

请绑定手机号

x

微信扫码在线答疑

扫码领福利1V1在线答疑

点击咨询
添加老师微信,马上领取免费课程资源

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

2. 添加老师微信,马上领取免费课程资源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