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绸遇上金石篆刻,与人工智能的奇妙碰撞

发布时间:2024-09-29 17:07:27 浏览量:139次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丝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

篆刻方寸之间尽展气象万千

杭城的两大文化标识

穿越千年的岁月

人工智能相遇

会产生怎样奇妙的火花呢?

第九期“ZJU校园体验官”

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

联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在学科向导张克俊教授的带领下

走进产学研合作企业

探寻浙大智慧赋能的“丝”“人”定制

杭州丝绸和金石篆刻,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中,碰撞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全新火花。

在这个充满科技变革的时代,如何将科技、文化与设计完美结合,让新技术激扬传统文化、艺术之美,成为张克俊团队开展前沿探索的崭新方向。

“丝巾定制的流程其实并不复杂,但通过智能设计融入篆刻印章元素,共同制作独一无二的丝巾图案就产生了独特的价值。”张克俊说,这样的丝巾既充满中国特色,又凸显出设计者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是千人千面。

篆刻印章的“硬”与丝巾的“软”,天然地交织在一起,也是团队将传统文化与新兴技术融合的一种巧思。

“利用大数据算法机器智能定制丝巾,实现科技与人工的交互。我感受到了东方美学与意象未来的多元呈现,这是一次很难忘的体验!”浙江大学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露丹说。

科技成果让形式各异的绸缎乘着科技的翅膀飞进了千家万户。

动物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生郝志华在现场体验后说:“免水洗的印染一体机使古老的蚕桑丝绸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机,作为一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的学生,我感到非常的振奋与自豪。”

人工智能定制丝巾可实现现场设计、现场生产,这对传统丝绸纺织工艺来说,是巨大的进步。依托科技的力量,专属定制丝巾登上了第19届杭州亚运会舞台,记录亚运“追梦时刻”。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处在勇闯无人区的同一条起跑线上。

浙江大学深化世界优秀学科建设,学校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的丰富应用场景,进而推动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人工智能与浙江大学的渊源可谓颇深。学校于1978 年招收了第一批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1982 年7 月30 日,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室成立,1987年人工智能研究室升格为人工智能研究所。

经过数十年发展,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的科研方面成果显著(如跨媒体智能、大数据智能、文物复原与保护、脑机接口、增强现实等),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提供了厚实的师资保障。

就拿定制在丝巾上的这枚印章来说,人工智能、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机械、自动化、美术、书法等各领域的智慧交融汇聚,篆刻这种古老艺术获得了全新的可能性。“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文化、艺术通常包括三个层面:降本增效、范式改变和生态重塑。” 张克俊介绍。

这让每个人都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篆刻体验,让传统艺术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在“ZJU校园体验官”活动现场,大家通过智能篆刻软件,为自己设计、制作了一枚独一无二的印章。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吴亭孝说:“看到手上的这枚印章,让我这样零基础的用户深刻感受到科技背后的浙大科技,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壁垒突破。”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艺术

两者交织密切联系

演绎着文明壮美的画卷

让我们共同拥抱科技的瑰丽

让丝绸在人类文明的舞台上继续闪耀

在科技的世界里自由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