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模拟器非法吗?——从苹果模拟器案聊起

发布时间:2023-11-27 19:09:12 浏览量:120次

来源:独立出海联合体

文/范臻、孙磊

编者按

在出海过程中,合规一直是大家非常重视的问题。其中,安卓模拟器的侵权可责性是值得留意的问题之一。比如,“模拟器”到底有没有什么版权方面的“原罪”?今日针对相关话题,我们邀请了北京元合律师事务所的孙磊和范臻两位律师,撰文解读相关问题。

曾经在很久之前,我协助客户评估过国内一些安卓模拟器的侵权可责性问题——安卓模拟器会侵犯安卓系统,或者侵犯在安卓上发布的应用的权利吗?当然,很多人会生理性地说“安卓不是开源的吗,咋可能侵权”。但安卓的开源许可暂且不提,安卓版的应用是否是开源,答案应该还都是“否”吧。比如,大部分安卓模拟器都只能运行微信,但无法打开微信中的微信小游戏,这个就是来自微信的技术限制;倘若有的模拟器可以运行微信小游戏,那咱们可能就需要问个“为什么”了。不过基于“懂得都懂”的道理,大部分游戏公司都不会去苛责安卓模拟器,甚至很多会推出所谓的“官方安卓模拟器+模拟器键鼠适配”版。所以至少在国内,大家这么多年也都相安无事。不过,“模拟器”到底有没有什么版权方面的“原罪”?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2023年5月8日判决的一起苹果模拟器的案子,算是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模拟器的迷思:运行软件+屏幕显示GUI,用了就侵权?

被告Corellium是一家为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虚拟机服务的公司,其产品可以模拟iOS、Android、Linux等各种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但不会模拟消费者侧刚需的通话、相机或应用商店等功能。早在2018年初,苹果就曾试图收购Corellium,明确表示“要么你来买我的软件许可,要么我直接把你买了”,但双方最终因价格未谈拢而不欢而散。

2019年,在酝酿了一年之后,苹果双管齐下,在商业与法律两方面铺开战局。一方面,苹果推出了包括官方的iOS模拟器、iOS安全研究设备计划、Xcode Cloud等与iOS安全研究有关的项目“官宣入场”,以求在商业上占据优势;另一方面,苹果在美国佛罗里达南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了Corellium,认为后者提供的虚拟机服务侵犯了苹果针对iOS享有的版权。

苹果的指控分成三项:

(1)Corellium产品能运行iOS系统,这直接侵犯苹果针对iOS享有的软件版权;

(2)同理,Corellium产品运行的时候肯定要显示图形界面,这就直接侵犯了苹果针对GUI享有的版权;

(3)开发者们使用虚拟机的时候同样会启动iOS系统、调用GUI,你Corellium对此可是门儿清的,这就成了开发者们的“帮凶”,与他们共同侵犯了苹果针对iOS与GUI享有的版权。

苹果确实重视版权保护。它不仅每次更新iOS版本都会进行软件版权注册,而且自家的GUI也一个没落下,能注册版权的统统注册。如下图所示,苹果这回一共拿了12个iOS版本和5个GUI主张权利,看得出是扒着被告产品研究了好一会儿的。

 安卓模拟器非法吗?——从苹果模拟器案聊起

本案并未否认苹果的权利基础,而是聚焦于Corellium的使用行为是否具有某些法律所认可的正当理由——比如说,作为本案胜败关键的“合理使用”(fair use)

合理使用抗辩:新功能+新受众,不侵犯iOS版权

“转换性使用”在美国法上的认定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你用了别人的作品,但从目的和最终呈现的作品上来看都与原作不同(例如对原作的戏仿/调侃),那么就可以说,你在使用过程中“转换”出了新的价值或功能,构成“转换性使用”,不侵犯原作品的版权。

说回本案。苹果主张Corellium的虚拟机只不过是“在虚拟环境中对iOS做了个复制粘贴”,并没有增加任何新东西,当然是典型的版权侵权;但法院则认为,Corellium实际上基于开发者视角增加了很多“有助于安全性测试与研究”的功能,并且苹果也承认这些功能是“原生iOS设备无法提供的”。因此,Corellium产品虽然用了苹果的操作系统,但目的是为了“开发更安全的iOS应用”而非“给iOS开个私服”,具有明显的转换性,符合合理使用的要素1。

要素2和要素3也对Corellium有利,咱们着重来看要素4。这一要素的评判标准在于,Corellium的使用行为是否会对iOS市场造成实质性损害。尤其是苹果已经做官方虚拟机了,苹果认为Corellium显然抢占了自家的市场份额——因为苹果已经推出了官方虚拟机服务,这个是最直接竞争。

但不幸的是,法院表示,用户购买搭载了iOS的iPhone通常是为了“作为智能通讯设备使用”(比如打个电话、下个App什么的),而不是“作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使用”——毕竟iPhone主要不是卖给程序员的。而Corellium的产品恰好是一款“提供给开发者”的软件,用户购买/订阅该产品确实是为了“作为模拟iOS环境的开发工具使用”,跟iPhone的应用场景差远了。说白了,Corellium产品不仅没有打电话、发短信、拍照、蓝牙、GPS导航或从App Store下载应用程序之类“普通用户看中的功能”,反之增加了查看系统调用、应用程序浏览修改信任缓存等“开发者喜欢的功能”。两者受众是谁,一目了然。纵使苹果确实采用了某些“官方下场”的策略推动自家开发者平台的发展,但这一行为并不当然意味着苹果有权控制所有iOS的相关市场(对,你没看错,苹果没有权垄断苹果系统,这个和EPIC诉苹果的案子需要放在一起看——在EPIC案里,苹果成功证明了自己没有垄断IOS市场),一点份额都不能给别人留。更何况,本案法院已经认定Corellium的使用行为符合“转换性使用”这一“大杀器”,如果再让苹果霸着全部市场份额不放,可能反而有悖版权法“鼓励创新”的宗旨了。

开放或集权:未来是“去中心化”的吗?

目前来看,虽然iOS仍对申请上架的应用享有绝对的审核权,但此前针对干坏事儿的违规应用“株连九族”的封杀方式将被削弱。

最明显的便是,虚拟机所提供的虚拟IP等信息可能切断苹果审核的账号关联机制,让某些使小心思的开发者低成本地“作案”。

不过,鉴于苹果的账号关联机制本身也处于灰色地带,这部分的利益更多属于苹果“敢怒不敢言”的范畴,也就只好通过各种表面上光鲜的手法“旁敲侧击”地打压。毕竟,现在苹果潜在的“风险”和“黑料”已经不少了:例如,仅允许使用iOS官方平台开发应用、对第三方应用设置过于严苛的审核规则是否涉嫌垄断(本案法院也强调了原被告之间天差地别的体量)或者招来集体诉讼,尤其是在苹果已经因为Error 53(非官方维修后手机变板砖)在国外被消保组织诉过一轮之后更是如此;

又如,苹果封号的关联网络非常之广,触角蔓延至账号注册时的信用卡、网络出口、账号收款账户、传包设备信息等各个角落,此时是否存在过度信息收集乃至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谨慎考虑。再加上近两年各国剑指科技巨头的监管环境,苹果如果“说得太多”,反倒可能让自己处于被动。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虽然苹果设置严格审核标准的初衷可能确实是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优化用户体验,但在当前这种“大人,时代变了”的风向下,苹果过于强势的态度或许真的已经呈现出某些“版本不兼容”的态势了。

本案初审法院曾在判决里提出了类似“枪不杀人,人才杀人”的观点,表示“制枪者”只要“做好枪支的监管”就可以,没必要为每一把枪造成的恶行负责。具体而言,Corellium平台已经通过多轮问询、客户身份核查、恶意活动检测与处理等方式设计了一套安全控制措施,已经“尽力防止虚拟机被拿去做坏事”了。但实际上,就连苹果本家也没法完全阻止iOS越狱,就更别提一个小平台的监管能力。

所以,现在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那些“对APP做了更过分的事情”的某些安卓模拟器,会侵权吗?至少在美国而言,可能答案不好说。

当然,在国内也不好说——虽然都是“不好说”。因为法院结论取决于法院对于行业的认知,而我们很难去预测法院对于游戏行业的某项认知——比如类似“30日内修改几十项游戏基础规则”的某个判决的认知,颇为霸总,广受游戏公司好评——业务们纷纷主动离职,公司省去了多笔N+1的费用。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