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不光是剪辑师的工作,而是整个电影语言的呈现

发布时间:2023-12-28 14:23:55 浏览量:230次

中国电影落后于电影业发达国家,其中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剪辑上的差距, 这个“剪辑”不光指剪辑师的整体素质,而是中国影视产业从教育到从业之间的种种问题——各部门的电影素养不全面,部门之间衔接和合作脱节严重。

“剪辑”不光是剪辑师的工作,而是整个电影语言的呈现,

  1. 最基本的要求,从小处着眼,在剧本的基础上,演员的表演呈现承担单场戏内的叙事职能;

  2. 此职能经过镜头剪辑的帮助,和表演结合的镜头组建出场景内的叙事;

  3. 场与场之间的剪辑结合呈现场景切换的叙事功能,而全剧的幕结构,除了有原来剧本的基础外,也能根据整体的剪辑调整来表现电影的不同的叙事风格。

而剪辑的前期(导演和摄影师的设计)后期(机房)合作,能呈现出专属于这部电影的某种美学风格。 如果以“电影”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电影”的标准,很多国内的普通电影能做到人说话像人话,

在剪辑意义上的叙事合理有节奏,通顺就差不多了,至于美学风格……除了极少数有追求有能力的作品外,大部分电影都没到追求这个的程度。很多国产电影的所谓流畅剪辑,骗骗普通观众还行,行内人其实都能看出里面的问题。

举个例子,刨除省事省钱的客观原因,一般的流水账的行活室内戏对话场面是这样拍摄的: 编剧不懂表演,写了一大段自以为妙语连珠的水词儿,全用嘴巴叙事——制片人和导演觉得这词儿写得太逗了,开始画分镜头,由于叙事全用嘴巴所以走戏过程也简单了,在空间规划上完全没想法——演员看见一大段词儿,感觉说的不是人话,但大部分演员没有足够的权力、能力、精力去现场改词,且导演没有给出精确的走位和机位设计,OK,那XXX老师您就开始念吧,于是导演给了4——8个主要镜头去把这段长长的对词儿戏拍完了,

景别如下:

1.过肩正反打中近景表现两人说话和反应,词儿都特多特长

2.中景或小全表现两人对话的关系镜头交代环境,所谓的“中景是常见的叙事镜头”这种生硬理解的基础知识

3.有可能会给两人一人一组内反拍的不带关系的单人说话镜头,嗯如果演员不是大牌愿意多念几遍的话

4.有的导演会莫名其妙加一个广角的俯拍全景,跟保安摄像头差不多

5.可能会补一两个喝水啥的特写镜头,或者拍两三个室内绿植盆栽之类的空镜头美其名曰丰富一下画面元素实际上卵用没有

6.如果导演心里没底的话,不排除轴线的两边都会来一组,很多剧组场记也不会记轴线的问题 于是剪辑师就得到了这么一堆平淡无奇的烂素材。

由于这段的剧本文本是反表演的,导演和演员也没有能力精力现场改好,于是演员就很不舒服的状态下地把词儿背下来,重音能念对,断句能断到给剪辑师切换的空间,加几个小表情有些表演上的节奏变化,加几个什么甩头啊视线看画外啊手指指一下的有个剪辑点,就基本完成任务了。 这种情况下剪辑师能尽量按照轴线、演员反应和动作剪辑点顺利接起来已经不错了,时长一旦有问题(太长),场与场之间转场时台词的声音开始提前,直接从交代全景的轨道运动全景进入(如果导演没有漏拍这个镜头的话),没用的水词儿拿掉,拿掉的同时必须拿走相当一部分反应镜头,这个时候就塞进去莫名其妙的别的角度的全景或者其他物品的空镜头特写代替,说实话这种所谓的“丰富”还不如全扔垃圾堆里呢。一旦确实搞不定,就开始耍流氓重录一段画外音,把各种空镜头塞进去勉强圆好剧情,期间剪辑师还得和导演抬杠——您这不行啊跳轴了呀,您这动作没法接啊,导演一句话:得了观众不懂什么叫跳轴,有词儿看明白就行。就这种工作状态,还妄想呈现某种美学风格?真是图样,先把故事说清楚就不错了。

面对这堆消极因素,剪辑师确实是最惨的,锅不该由你们背,因为从文本到场景的设计,这个源头就有问题。而很遗憾的是,这类情况还蛮普遍的…… 所以题主的师傅说得没错——虽然这句话本身当然是有问题的,但面对这样那样的不理想的情况,剪辑师如果不出现离谱错误,观众意识不到你的存在,已经很成功了…… 以上为电影或电视剧的常见情景,我相信存在与大陆大量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尤其是行活 以下是广告的常见情况: 15秒广告,故事版分镜头数量约8-10 30秒,故事版分镜头数量约12-16 以上的数字为给客户展示的故事版的版本,大概作用乃是向不那么熟悉影视制作的客户展示分镜头的叙事诉求,分镜师不需要懂表演,只要画画好,对景别有概念,能在画画中表现一定的镜头感(主要体现为广角)就差不多了,反正他们也不太需要对导演负责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微信扫码在线答疑

扫码领福利1V1在线答疑

点击咨询
添加老师微信,马上领取免费课程资源

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

2. 添加老师微信,马上领取免费课程资源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