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上使用网络小视频教学的实践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29 10:48:04 浏览量:242次

镇平县雪枫中学 刘文平

摘要: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30分钟以内的视频。增强对小视频资源在课堂上作用的研究是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要求

笔者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到11月初以实验法的方式,每节历史课加入10-15分钟的视频对教学效果进行比对。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误。

通过课题研究得到如下认识:小视频播放要放入备课环节,在讲课之前要有试放和删减编辑的二次加工过程。 视频播放在45分钟的课堂上占比不能太高,一般以3-8分钟为宜。小视频要直接切入每节课核心知识点的剖析、浅化和系统讲解。小视频的直观画面不能替代文本知识的背诵,而是文本背诵的理解记忆的工具。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要随着时代与时俱进,单纯的拿来主义不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媒体的驾驭要求。

关键词:短视频 课堂效果 新媒体技术

一、研究现状和背景

1、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层面来看,增强对小视频资源在课堂上作用的研究是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30分钟以内的视频。以我国为例,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它是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新事物,属于视频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教师不得不尝试制作和使用的一个新的教学工具。

教学中对视频资源利用的研究西方国家比我国早了几十年并硕果累累。在西方国家因为电视电影等普及较早,因而在教学中对视频的使用也研究较早。一战以后,媒体应用于教育的现象日益普及。1928年,韦伯在《图象在教育中的价值》中系统地讲解了视觉教学的重要性。有声电影和录音的出现最终在美国教育界促成了"视听教学运动"。而爱德加·戴尔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则是视听教学理论的代表作,他的经验之塔理论中,视听学习的观察经验是有效的较学习途径之一。视觉教具使得课程形象化,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效益。西方国家的电视教育和伴随计算机的问世而形成的多媒体教育,也比中国先行很多年。

经验之塔理论

2、对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用的研究是中国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电化教学的改革并不是自身经济发展内生驱动的结果,而是世界形势发展下,政府推动和改革的结果。因而在利用多媒体和视频等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学改革主体的教师群体在新的媒体资源利用上,水平良莠不齐。电脑、投影仪等硬件教学设施条件呈现巨大差异。城乡不平衡之外还有地区差异,同一个地区还有学校差异,同一个学校还有年级差异,甚至同一年级还有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差异。这种巨大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常常看到同一个学校的老师有的已是多媒体的大师,而有的连个视频都不会播放。这就要求我的小课题研究必须立足于自身水平和自我信息技术水平层次的微观层面,而不是从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宏观背景出发。

  1. 从中学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看,增加视频教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核心素养除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外,又增加了一个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指对历史事物的准确把握,是认识历史的基础。考察学生概述历史事物、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了解历史文本中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文本和作者的关系,了解历史文本所述历史事物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的能力。历史理解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一样,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的支撑,学生在此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 从教师素养发展来看,善于利用视频资源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但包括笔者在内的部分老师依然比较缺乏小视频剪辑和选择水平。
  1. 研究过程

研究时间: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到11月初。

研究方式:实验法。每节历史课加入10-15分钟的视频。

相对成功的尝试主要有:在复习世界史时,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往往先播放这些国家的国歌、国旗和国徽的相关视频,再开始讲课。比如在讲到英国君主立宪制时播放英国国歌和王室简介,说明在英国的国家运行中,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在社会生活和民众情感上仍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讲解英国议会时播放英国首相和反对党议会辩论的视频片段,让书本上英国议会的图片动画起来,让同学们理解英国改革政治制度的坚守与创新。在讲美国罗斯福新政时为了弥补教材对人物讲解不足的缺陷,组织学生们观看了罗斯福生平的短视频。为了讲解杜鲁门主义,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冷战,观看了冷战小视频和杜鲁门生平。讲解布雷顿森林体系时观看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的相关视频。这些视频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氛围,吸引同学们提高了注意力,并增强了学生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能达到对历史理解的效果。

不成功的尝试主要有:在讲解巴黎公社时播放了一个二十五分钟的巴黎公社视频,视频时间过长,牵涉到的人物和事件比较琐碎陌生。学生一开始兴致勃勃,十五分钟后疲态尽生。因为播放视频,课堂上学生讨论和练习的时间被占用,课后作业和书本知识不能理解和贯通,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在视频播放中,偶尔会有小广告弹出,更有甚者,有的视频在讲解后会直接播放产品广告带货,比如罗斯福的传记最后变成了推销电动牙刷。

三、结果比对和结论

1、从考绩来看,跟同类型班级的指数比对课堂结构加入小视频后的考绩对比。成绩没有下降,但是也没有提升,和其他成绩突出的同事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2、从学生的主观题和选择题得分情况来看,选择题满分60,能拿到35分以上的同学由2人增至5人。但主观题得分普遍不够理想。这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提升,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因为看视频忽视文本文字的表达练习而下滑。

3、结论:

1、小视频播放要放入备课环节,在讲课之前要有试放和删减编辑的二次加工过程。

2、视频播放在45分钟的课堂上占比不能太高,一般以3-8分钟为宜。

3、小视频要直接切入每节课核心知识点的剖析、浅化和系统讲解。

4、小视频的直观画面不能替代文本知识的背诵,而是文本背诵的理解记忆的工具。

5、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要随着时代与时俱进,单纯的拿来主义不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媒体的驾驭要求。

四、反思和期待:

1、新技术的学习运用要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不能因为年龄因为城乡的差异而放弃对新技术手段的不懈追求。老师越来越老,但我们工作的对象——学生越来越新,学生在当前短视频横行的时代,最敏感的认知模式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老师不去追逐时代大潮,将会落后于学生认知模式的特点,将会无法完成学生成长引领者的作用。因而老师必须学习短视频和抖音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和这个时代的学生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的代际传承。


2、任何技术手段的使用都应当以服务服从于教学为基本宗旨。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年龄的衰老和时代的常新逐步成为当下发展的尖锐矛盾。从我自身对教育的理解,传统教学模式在发展中虽然日益遇到挑战,但是传统教学的优势依然存在。无论我们如何去改变课堂模式,传统课堂教师系统的讲解、学生精炼的笔记和师生习题后的反思与批判总结依然是课程推进的最核心动力,因为这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技术手段不能替代的。不当使用技术手段反而成为侵蚀课堂精髓、制造低效课堂的罪魁祸首。因而任何技术手段的使用都应当以服务服从于教学为基本宗旨。

3、一己之力单薄无力,要在全校范围进一步推动新技术手段和教学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和运用,普遍提升新技术手段运用的能力,趋利避害。建立教师新媒体技术的等级评价跟踪指导,推动教师新技术水平的逐步快速提高。

作者简介:

刘文平,女,2000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在雪枫中学任教至今。

执教格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微信扫码在线答疑

扫码领福利1V1在线答疑

点击咨询
添加老师微信,马上领取免费课程资源

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

2. 添加老师微信,马上领取免费课程资源

同学您好!

您已成功报名0元试学活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