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获奖作品暗藏的创作规律,学这4个步骤,让你的Vlog更精彩

发布时间:2024-01-16 11:48:54 浏览量:182次

看电影学Vlog制作(二)

有人认为,Vlog只是一个几分钟的短制,不需要大费周章进行前期准备。

我们说,前期准备是必要的。Vlog是对生活片段的记录,强调博主跟观众的互动,邀请观众参与。充分的前期准备,有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第一,前期准备充分,之后知道拍什么,不会临场慌乱错过重要信息。

第二,可以避免因方向不明确而造成的,素材冗长,以及时间、经济成本的浪费。

第三,方便后期制作剪辑。

那么前期该做什么和怎样做?

前期的工作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作品来分析规律。

2015年,《寻找薇薇安·迈尔》获得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在业内被称为新媒体第一人称叙事的范本。

纪录电影《寻找薇薇安·迈尔》

根据前期工作步骤,我们将前期环节分成4步。

第1步:明确主题

第一,你要明确这期Vlog要讲什么主题?明确了主题,全篇才有了统领。

《寻找薇薇安·迈尔》时长1小时24分钟,主题是“寻找”、“发现”薇薇安·迈尔。第一部分从对迈尔作品的探求开始,到对迈尔身份、身世的发现,再到对迈尔个性的探寻,都在这一条主线下展开。

李渔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有了主线,创作者明确如何在镜头里进行取舍,节约了制作的时间成本。

明确主脑,对于那些讲究画面质感的Vloger,可根据主题确立机位,色调,构图等拍摄细节。

Vlog都是5-10分钟的短制,主题只能有一个,并且选择的主题越具体、越细致越有利于组织材料,方便后期的拍摄、剪辑。

主题选择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可以明确,就是叙事人称。

Vlog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绪感受,带有很强的互动性。一般的Vlog都是第一人称叙事。

第一人称是以我为叙事基点,直接说自己的感受心情,与观众交流。一些Vloger甚至采用一个持续的镜头来讲述自己的生活,这种方式临场感、带入感强。

《寻找薇薇·安迈尔》有很多拍摄者调整镜头的画面,代表故事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

拍摄者调整镜头

但《寻找薇薇·安迈尔》并没有把镜头一直对着自己,中间也有一些第三人称的视角。

Vloger不必一直在画面里,也可采用多视角。比如一个妈妈拍儿子参加自行车比赛,后期内容可以在多个场景切换,一会儿是儿子,一会儿是裁判老师,一会儿是自己,也可以在后期把儿子以前照片剪辑到里面。

第2步:收集材料

有了主题,可以动脑完成,下一步就要动手了!

《寻找薇薇安·迈尔》的第一部分,作者自拍卖会上接触到了迈尔的摄影作品开始对作者感兴趣,开始搜集所有迈尔的材料,了解她的生活。

7:58-8:41作者收集迈尔的各种遗物,给观众丰富的视觉内容,同时也成为故事发展的逻辑起点。

10:20-10:28出现连续的新闻报道素材,即属于前期搜集的材料。

11:20-13:05几个专业人士对迈尔作品评价的视频素材,也需要在前期准备。

作者前期搜集的素材

因为Vlog是视听作品,在搜集过程中,你要想着,这些收集的材料怎样让粉丝看到或听到。

用于Vlog制作的材料大致包括哪些呢?

包括背景信息,文字数据、图片、出镜台词的大概内容框架,比如,你这期要拍摄:送一条被遗弃的小狗去宠物医院,你要有这条小狗以前的相关信息、图片、它得了什么病?你在网上要查一查它的病怎么治……有了这些你才能够跟大家说清楚是什么、为什么。

收集材料的过程,需要关联,关联更多素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创意涌现出来。

你要能够把这些记录下来,在拍摄制作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这些功课会在视频当中闪光。

第3步:结构叙事

所有时间艺术都存在叙事的问题。

罗伯特麦基定义叙事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简单点说,就是你的视频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效果最好!

我们来看一看《寻找薇薇安·迈尔》是怎样叙事的,第一个段落是接触到迈尔的作品;第二个段落是对迈尔身份的探寻;第三是对其身世的探寻;第四个段落是对迈尔个性的探寻;第五个部分对迈尔作品的肯定。

中间通过几段同期声解说将几个部分串联起来,寻找过程如侦探探案般一点点向前推进,可以肯定,每个环节的推进都在计划当中。

段落过渡画外解说

Vlog都不是宏达叙事,是生活的记录,但如果内容安排的好,是能做到既真实,又让人难忘的。

Vlog的叙事手法繁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类型:

第1种,时间序列。

以时间先后为叙事的内容依据,比如要拍摄去上班,就是从早上6:00到6:30再到7:30,专业又称线性叙事,根据时间发展进行,有一些Vlog只有一个镜头,把化个妆、吃个饭这样的生活片段纪录下来,就是典型的线性纪录。

第2种,事件序列。

以一件事情的发展为框架。比如做一道菜是如何买菜、清洗、烹制。后者跟前者不同的是,事件序列型可以在其中穿插相关内容,比如可以加入豆腐的营养说明,相关人物对这道菜的评价等。

事件序列行,对前期材料的依赖比较大,对后期的剪辑也有要求。

第3种,片段集锦。

把几个相关内容合并在一个视频当中,比如把几个典型的钓大鱼的视频放在一起,把几个宠物在家搞破坏的内容放在一起,这种仅仅是要求把集锦的内容在一个视频当中整合起来, Vloger可以用同期声整合一下视频前后的内容。

叙事结构形式多样,大家也可以将几种形态安排在一个作品当中呈现。

第4步:细节安排把握

Vlog的魅力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实记录,让故事更具吸引力,细节不可或缺。

Vlog拍摄有两种基本的镜头运动方式。一是固定镜头,二是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就是你的镜头不动,这讲究造型细节,其中不仅包括人的妆容服饰,还包括用品设置、背景摆放等等。

千万粉丝,注意焦点都会有所不同,有的可能会注意你说什么,有的则可能会注意背景角落的一个茶杯。

Vlog是对生活的记录,很难做到像电影画面一样精益求精,请你尽量做到 “凡是出现在画面里的,都是想让观众看到的。”做到这一点你Vlog会显得更专业。

对于运动镜头细节就涉及到对环境、人、物的发现,需要你有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心。

在运动镜头中,画面信息量大,场景变化大。Vloger最好拍摄前对场景进行一些了解,做出细节拍摄的预判。

一些重要细节需要Vloger用一些技术手段向观众强调出来。比如加入同期声,或后期剪辑中在画面当中加入标记、或者文字。

《寻找薇薇·安迈尔》在影片1:59处,加入一句解说:“那是2007年的冬天”,克服了画面的局限性,向观众交代了场景发生的具体时间。

对即将出现场景时间的介绍

细节包括颜色,表情,态度,气味等等,对于那些无法直接看到或听到的,就要加同期声解说以说明。

Vlog不同于短视频,后者是对生活中瞬间场景的记录,是一次性的。而前者是对生活的系统、持续记录,要求创作者提供持续的、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视觉造型是最直接的手段。

那么Vlog中造型,比如颜色,角度,构图,这些是细节,在镜头里如何表现?

敬请关注下一期的内容:Vlog拍摄的镜头造型设计。

对于制作前期的准备你有何高见?欢迎评价交流。

热门课程推荐

热门资讯

请绑定手机号

x
确定